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校要闻 | 思政建设 | 师德风尚 | 校园文化 | 志愿服务 | 通知公告 | 资料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师德风尚>>正文
【许职人物】化一缕微光 伴一路成长
2024-09-18 15:31     (点击: )
[文章下载] [字号: ]



一句“丁妈”诠释师生情一个岗位坚守数十载

在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丁晓晖老师把一条“走近学生的路”走了17年,把平凡的“辅导员”身份演绎成了一方思政育人“大舞台”。她用心传承教育情怀,用情锤炼“匠人”精神,在平凡岗位上折射着遍泽桃李的熠熠光辉,在涓涓日常里闪耀着教育家精神的智慧与光芒。她说,她的初心就是在青少年成长的“拔节孕穗期”,扣好他们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题记

丁晓晖是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部的一名专职辅导员,硕士学位,国家心理咨询高级技高级“双师型”教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从教32年来,她在高校辅导员岗位上默默耕耘十余载,多次荣获“最美教师”“优秀教师”“优秀辅导员”等称号。如今50多岁的她依然是奋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线的“生力军”。

“丁晓晖的班”是学校里响当当的招牌,说起丁晓晖的班,学校里从领导干部到宿管阿姨无不竖起大拇指,这就是班风。“丁老师,为什么您的班带得这么好?学生跟您这么亲呢?”每当有年轻教师请教,丁晓晖总是微笑着说:“也没有什么秘诀,大概是我坚持做好四件事。”

丁晓晖所说的“四件事”就是她自己的“听说读写”工作法。作为英语任课教师,“听-说-读-写”是语言学习的顺序和方法,最初她用来鼓励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时要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后来丁晓晖把它拓展到辅导员工作领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工作方法。那么,丁晓晖是如何运用这一方法相伴学生成长、关爱温暖学生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育人故事。

一、听,是坚守育人初心的力量来源

听,是丁晓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初心、把握新时代育人要求的力量源泉。

(一)聆听总书记嘱托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多次强调要帮助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为深刻领会总书记的嘱托,丁晓晖坚持几十年如一日,每天晨间读书、看报、学习,深入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建设、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反复精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等书籍。

她说:“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事业殚精竭虑,我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扛起这育人的责任,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就这样,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被丁晓晖听在了心里、记在了心里,更践行在了日常工作中。于是,讲台上、班会上、座谈中、微信群里,以及丁晓晖每一次与学生的交谈中,我们常能听到丁晓晖对于总书记寄语的理解与感悟,听到她向青年学子们传递着这个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与期待。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丁晓晖的这份家国情怀,与她的从教经历密不可分。1993年,刚参加工作的丁晓晖来到沈阳军区学校任教,在一次访问中,边防部队所在村庄的艰苦环境让她潸然落泪,从那时起,她就暗下决心,她也要像边防将士奉献一生一样,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学生,她要一辈子爱她的学生、教育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就这样,怀揣着教育初心,她坚定地行走在教育之路上,在跟随丈夫转业、来到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后,她又带着这颗种子在辅导员岗位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一份初心,一守就是30多年。

 

(二)细听组织召唤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面对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时代召唤,如何培育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丁晓晖经常思考的问题。她所带学生是学校五年制的学生,年龄小、思想单纯、思维活跃心思敏感,极易受外界影响。

为此,丁晓晖坚持小处着眼、细处着手,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在总支的带领支持下,充分挖掘身边的红色资源、思政元素,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红色团学活动,比如组织青年学生投身暑期返家乡支教、面向留守儿童开展帮扶和科普工作等,教育引导孩子们“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在实践活动中增长见识、磨练自己。每次活动,丁晓晖都坚持亲自带队,从敬老院、幼儿园的感恩教育,到红色教育基地的革命精神教育,再到黄河博物馆、黄河分界碑、黄河地质博物馆等历史文化教育,她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思考,努力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凝聚向上向善正能量。每次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归来,丁晓晖都会组织全体学生参加“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活动,如“青春向党,强国有我”演讲比赛、“共读红色经典,坚定理想信念”红色书籍分享会、讲红色故事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同身受,坚定理想信念。

 

 

(三)聆听学生心声

丁晓晖说:“我们经常希望学生是听话的孩子,其实我们应该先做能听学生心里话、听学生建议的老师。心里,没有差生和优等生,也没有好学生和坏学生,只是有些学生在行走的时候没有抬头看路,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或者不良的嗜好,他们也想剔除这些不良的习惯,只是路上没有人引导,也少有人相信他们。每一个问题学生背后可能有不寻常的家庭背景或者人生经历。要想走进学生心里、洞察背后症结,辅导员就要多问多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了解他们的想法、兴趣、焦虑,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给予他们关爱和引导,有时甚至是拯救一个灵魂一个家庭。

听学生心声,是每个辅导员都想做但又不容易做好的事情。受年龄差异、身份差异等因素影响,想听学生多说话、说真话、说心里话,可真是个技术活儿。为了让学生打消顾虑、畅所欲言,丁晓晖把谈话的场景从办公室“搬”到食堂、操场、花园、湖边,通过一件“热点”小事的讨论、一朵美丽小花的记录、一个修图技巧的请教等,开启交谈的“话匣子”。她从不居高临下地质问,也不强行求解,如果学生们情绪激动或者沉默不语,丁晓晖总是不急不躁、先安抚陪伴,再循循善诱、解决问题。听,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但需要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丁晓晖不仅自己在这方面花费了大量时间、耐心做学生的“倾听者”,还经常向家长分享与孩子进行良好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做学生与家长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也正是这样的真诚与付出,不少曾经是大家眼中叛逆少年、问题少年的孩子,成了学生会主席、优秀班干部,不少曾经对生活无望的学生,重新找到了理想工作、找到了人生方向,也让丁晓晖成了学生们信任、依赖的“丁妈妈”。

一个故事让丁晓晖印象颇深。在一个刚开学的夜晚,丁晓晖像往常一样检查完宿舍回到家,一条QQ信息便进来了:“老师,这么晚打扰您可以吗?我想跟你聊聊。”丁晓晖说:“好呀!想聊点什么呢?”学生说:“为什么有这样的家长总怕孩子花他们的钱呢?每周要生活费都得看他们脸色。”丁晓晖说:“也许是家长赚钱不容易吧。”学生说:“我知道家长在工地干活不容易,但也不能我每次要生活费就骂人,还说什么要不别念了,中考那么点分儿,尽是浪费钱。”丁晓晖顿了一下说:“是吗?如果家长这样说,不管什么原因都是不对的,老师真的很理解你此时的心情,也很想听你再详细说说,不过今天太晚了,明天咱娘俩见面好好说道说道,好吗?”学生同意后,丁晓晖马上跟她父母电话联系了解情况,向父母肯定学生的进步,向家长传递学好一项技能、胜任一项工作、能够自立就是成人成才的思想。第二天,丁晓晖又及时找学生聊天、耐心倾听,开导鼓励她努力学好幼儿教育技能,将来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同时也要理解父母的不易,主动帮父母承担,主动和父母沟通表达你的爱意。当学生情绪缓和后,的家长也及时出现,一家人说出了中国人最不善于表述的三个字:“我爱你”。随后,丁晓晖在班级参加文娱活动时,鼓励这名学生与大家一起表演节目,又依据实际情况为其申请了贫困生资助、减轻学生的经济压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学生展现了自己更多的优点和长处,性格也更加开朗阳光了。

 

 

二、说,是育人的行为艺术

《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丁晓晖的“说”,不是“苦口婆心”,而是循循善诱、因材施教,让学生们听得进、能认可、有触动、能行动。

“说”给班级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多少,而在于激励和唤醒。在丁晓晖老师的班里,良好班风的形成离不开“说”。新生开学、军训伊始、军训结束、每周返校......每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都是她育人的契机,以此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使学生们能认识到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点燃其学习热情,积极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正确的理想信仰,为良好学风、班风的形成打好基础。

经历过中考的洗礼,一些学生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了挫败感,出现了自卑甚至有自闭倾向,普遍不敢、不愿甚至不会与人交流。对此,丁晓晖鼓励学生要“大胆把爱说出来”,拒绝“社恐”、争做“社牛”,主动培养自己开朗阳光、积极向上的人格魅力。在丁晓晖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大胆地与老师说、与家长说、与同学说、与朋友说,在校园里、走廊上、教室里,只要见到老师,他们都会主动大声问候“老师好!”,这也让每个老师倍感温暖。每逢取得成绩,丁晓晖都会热情地与他们拥抱,“丁妈,抱一下!丁妈,还有我!”全班同学一起大声共同庆贺,一个也不会少,荣誉感和集体自豪感油然而生。这些主动交流习惯的养成,很好地改善了学生与家长、与任课老师、与同学朋友的关系,学生自我管理、主动管理能力逐步提升。

“说”给大事小情

学生多了,不同的情况和问题也会多,不可预见性的突发事件也可能发生。每当这时,丁晓晖会不急不躁、沉稳有序、耐心细致地处理学生的每一件大事小情,努力在有限时间内取得最优解。如果有些问题是不能当下解决的,她就花更长时间、更多精力去帮助他们。比如,对于学业困难的学生,丁晓晖联系班委建立帮扶机制;对于生活困难的学生,丁晓晖详细了解,实施精准资助;对于家庭有变故的学生,丁晓晖给予经济和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持......

有一次,一名学生罹患重病、医疗费高昂,丁晓晖得知此事迅速组织开展帮扶活动,由团总支在全校发起捐款倡议,并带头捐款。当丁晓晖拿着善款走进学生家中时,学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孩子妈妈说这是孩子自生病以来第一次笑。学生说:“丁妈在,我就安心,有丁妈,我什么都不怕了。”此刻的师生情化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支撑着生的希望。

听学生“说”

每次接管新生班,丁晓晖都会在两周之内记住200多名学生的名字,详细记录每个学生家庭状况,了解每一个学生性格、特长、兴趣和志向,并且有针对性地找学生谈心谈话。一年200多个工作日里,她几乎从早到晚都陪伴在学生身边,学生的一次次反馈也总让她感动。夜晚骑车出了校园的“丁妈”,内心常常不平静,因为身后是学生们的叮咛:“丁妈,慢点骑,路上注意安全”。带着微笑的她回到家中,打开手机,班级群里是学生的“晚安”“丁妈辛苦”“丁妈妈早点休息”“我们爱您”。母亲病重,她返乡前周到细致地做好各项班级管理安排,深夜十点才与同学们一一拥抱道别、踏上归途,孩子们的暖心安慰也一路相伴,甚至什么时候该到站了、怎么转车、天气怎么样等,都会通过短信一一提醒。家长们也说:“到了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我的孩子变化真大,家校联系群里,总是能传来家长们的感谢感激之声。”这份师生情,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师者匠心,止于至善,师者如光,微以致远。

三、读,是提升工作水平的重要方法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待学生的心要像对待一朵花。”如何读懂学生的心?丁晓晖老师为此不仅读各种专业书,还会去读一些特殊的“书”。

(一)读心理学书籍

为了提高自身辅导员职业素养,她自学心理学课程,每天坚持读书学习,考取了心理学咨询师行业技能证书,并潜心积累总结工作经验,在全校带头成立了丁晓晖辅导员工作室。平时,她常跟年轻的辅导员一起分享工作经验、交流理论知识、开展案例分析,精心设计每一节主题班会,努力把辅导员队伍打造成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队伍,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助推器、工作创新服务站、思想育人研究队。

(二)读学生“书写”

丁晓晖喜欢把学生的作业比作学生写的“书”,她说,这些书不仅反映了学生的文化知识掌握得牢不牢,其书写、卷面也反映了学生最近的学习状态。因此,学生的每一次作业,丁晓晖都认认真真地批改、点评对学生来说,老师能够身体力行地诠释着榜样的力量,学生们自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丁晓晖就是通过这样的“读”和及时反馈影响着学生,让学生逐渐提高对自己作业的要求和对自己成长的要求。

(三)读任课老师的“意见反馈书”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专业课教师、学工队伍积极联动,协同发力。丁晓晖是学工队伍的资深教师,也是教学团队的专家教授,她深知与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够更加有效地推进管理育人与教书育人有机结合。她为所带班级的每位教师都准备了“意见反馈书”,通过每周的口头反馈、每月的书面反馈、每学期的集中反馈,详细记录任课教师对学生、班级的教学评价。通过这本“意见反馈书”,她可以更好地组织班级特色活动、选拔优秀学生参赛,更好地对落后学生进行针对性帮助和鼓励,发挥协同育人功效。近年来,丁晓晖带的学生在第十二届和十四届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分别获得国赛二等奖一个、一等奖一个,还在多项活动、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四、写,是凝练总结的必备法宝

书写记录是推动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的重要途径,也是丁晓晖开展工作的重要法宝。

(一)“写实”一本工作日志

一本本工作日志,体现了丁晓晖工作的“用心”。她的辅导员工作日志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工作计划、学生考勤、宿舍卫生、班级检查、谈心谈话、家校沟通等,就像一本本发黄的日历,诠释着“立德树人”的厚重感。

 

(二)“写细”一份心理档案

一份心理档案,体现了丁晓晖工作的“细心”。每次新生入学,她都会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心理测评、问卷调查、个案分析等方式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了解学生的个人信息、家庭背景、心理健康状况、心理问题等,为心理干预和教育疏导提供依据。每一学期她还会在每个班挑选能成为自己助手的心理委员,并且定期培训心理委员如何开展工作,如何做好工作记录,如何与同学谈心谈话,并且她每周会阅读心理委员和学生之间的谈话记录,并且给予评语。

(三)“写好”一段学生寄语

一段学生寄语,体现了丁晓晖工作的“爱心”。每学期末丁晓晖会给每一位学生撰写寄语,留下殷殷嘱托和拳拳师爱,也达到了情感交流、激励成长、纪念留念、个性化关怀等多重育人效果。这样的学生寄语浸润着学生心田,使学生在爱的哺育中健康成长,丁晓晖也成为青年学生的知心人、引路人和守护人。

【结语】

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丁晓晖老师在学生青春的长河中,如同坚实的航标,为学生的破浪前行指引方向,让他们心里有爱,眼里有光。丁晓晖老师的育人故事不仅仅是一份感动,更是一份传承,她用真诚奉献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爱戴,用严谨示范树立了辅导员的职业榜样,她在自己的岗位上乐教爱生,时刻不忘肩负着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滤净心胸,趋光而行,不负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努力做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她的故事和精神也激励着更多教育工作者勤学笃行、求是创新,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青春与力量!

 

 

打印    收藏
上一条:2024年河南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家级培训调研组到我校调研
下一条:【许职人物】践行“教育家精神” 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援疆教师赵红绘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许昌职业技术学院-精神文明网 地址:河南许昌市新兴路4336号